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院系专业» 专业介绍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发布日期:2019-04-24   阅读次数:

    专业基本情况

    劳动与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提高生活水平而建立的一种保障制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弥补市场缺陷的政府行为正日益显示出重要的意义,经济理论界也日益重视对社会保障理论的研究,面对社会经济实践的要求,社会保障学也成为很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普遍开设的重要课程。在我国,对社会保障理论问题的研究只是近几年来的事情,社会保障学课程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学是一个朝阳学科,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必然需要更多的社会保障方面的人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属于公共管理类学科,我校公共管理系是全国农林院校公共管理类人才重要培养单位之一,具有较为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较强的办学实力。21世纪以来公共管理学科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不断发展壮大。上海软科(ARWU)2017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显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在全国排名第59位,其综合实力较强,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

    专业学科研究内容(方向)以及与国家发展战略及社会现实应用的衔接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分支且发展势头良好。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国民生活保障体系,在经济社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稳定器”、“安全网”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本专业学科在养老服务业、教育经济与管理、地方治理与制度创新、民生保障与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了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显著特色的科研团队及科研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就凸显了社会保障的重要性以及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也意味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舞台和空间。

    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重构了我们国家的行政系统,重新调整配置了各部门的职能,特别是在减少8个正部级机构、7个副部级机构的条件下却增加了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医疗保障局等部门,揭示了以社会保障为主体的社会事务管理在中央政府中的权重急剧上升,公共政府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这是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它表明了党和政府对社会保障与社会事务的高度重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面对的是人民群众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方便快捷的需求。与此对应的是,由于专业化管理水平不高且服务对象扩展迅速,从事社会保障工作的专业人才缺乏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本专业学科研究内容与国家发展战略,特别是健康中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高度契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专业学科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10项;研究成果获得党和国

    家领导人、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等领导同志批示10余次,并被政府部门在相关实际工作予以采纳、应用;与陕西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陕西省卫生和健康委员会、陕西省扶贫办、商州区人民政府等政府机构、企业开展多样化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对公共政策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应。本专业学科研究内容与社会现实应用有机衔接、良性互动。不论是养老服务业,还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也不论是地方治理与制度创新,还是民生保障与文化建设都具有突出的社会服务功能,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社会现实应用性强、社会服务成效显著且发展空间广阔。

    本专业本科阶段学习内容以及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本专业本科阶段主要完成社会保障学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其主干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社会保障学、公共管理学、应用统计学、薪酬管理、社会保险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公共政策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等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一方面需要掌握文、史、哲、艺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能够运用社会科学学科研究范式去观察和解释社会现象,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处理管理情境中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了解社会保障领域的基本研究范式,能够灵活运用社会调查方法,能够从事绩效管理和公共管理科学研究,具有社会保障方面的专业知识、社保基金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技能。

    学习本专业的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学习本专业的中学生要求身心健康、知识结构合理,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发现、分析和解决社会保障领域问题的能力、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基本鉴赏能力、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较好的外文文献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批判思维与创新能力、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本专业具有研究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研究性表现在:要对社会保障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加强中国社会与国际社会历史与现状的比较研究,并对当前国内社会保障的热点,重点问题与对策加以研究,因此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学习,不仅关注基本的书本知识点的学习,更要能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进一步深造的学习能力。实用性则表现为学生必须具有善于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创业竞争的能力,与他人协作和国际交往的能力,学生要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和宽阔的国际化视野。综合性,以管理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为主,以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为辅,培养学生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过程要能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管理数据的搜集和处理以及进行数学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

    本专业为学生提供的发展平台及毕业生发展情况

    1.本专业所在的公共管理系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社会学一级博士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的主体建设单位之一。本专业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等单位具有紧密的科学研究、社会调查、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所高校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

    2.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注重其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公共管理系的本科生2017年曾获得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陕西省“挑战杯”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等学科竞赛荣誉。本专业依托的公共管理系十分重视理论学习、实践经验、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于2010年就支持和鼓励在读本科生树立“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理念,秉持“阅读经典、躬耕实践”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并创办有《耕读汇》,本科毕业生主要到高等学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相关企业就业或深造。近五年来全国各高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均超过93% 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就业薪酬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约20%,所获得的待遇较好。

    3.本科毕业生升学方向主要是公共管理类(社会保障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经济管理专业)、政治学类(政治学理论专业、国际政治专业、公共政策与治理专业)、经济学类(应用经济学、企业管理等)以及社会学等。另外,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到医疗保障部门、养老服务机构、国际NGO组织等单位就业或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