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院系专业» 专业介绍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

    发布日期:2019-04-24   阅读次数:

    专业基本情况

    生物工程,一般认为是以生物学(特别是其中的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化工、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工程技术,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就,自觉地操纵遗传物质,定向地改造生物或其功能,短期内创造出具有超 远缘性状的新物种,再通过合适的生物反应器对这类“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以生产大量有用代谢产物或发挥它们独特生理功能一门新兴技术。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医药、食品、农林、园艺、化工、冶金、采油、发酵罐新技术和新底物的环保等方面。许多现有的以微生物学为基础的工业,依靠基因工程、利用而得以改进,同时还缓解了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始建于1999年,为教育部第一批开设该专业的高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以及校内外相结合的实验实践技能训练平台;确定了“发酵工程”和“生物制药”两个专业培养方向;初步形成了以微生物发酵生产抗生素类药物技术为主线的专业基础实验与实践技能培训的技术体系;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成为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在“2017-2018年中国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在全国305个开设该专业学校中排名第10,在农业大学中排名第2。

    专业学科研究内容以及与国家发展战略及社会现实应用的衔接

    生物工程专业研究方向分为发酵工程和制药工程,发酵工程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发酵过程中有普遍性意义的工程技术问题,发酵工程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在医药、食品、农业、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科技发展的重大推动力,是解决人类健康、环境、资源等社会和经济问题的有效途径。制药工程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化学药物、中草药、生物制品及其相关的生物医药产品的生产和制造。由于全球对人类健康越来越重视,“药品”作为保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商品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药的品种、质量、效果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医药产业对社会经济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的前景使之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新药的不断发现和治疗方法(如基因研究)的巨大进步,促使医药工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对于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相对较高。

    本专业本科阶段学习内容以及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本专业选择了该领域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生物制药和发酵工程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发展方向,开设相应的专业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增开新生研讨课、专题课程(如基因组与蛋白质组学专题、抗生素生物合成专题、生物安全专题、生物能源专题)、实用技术课程(如食用菌生产技术)及本专业领域研究前沿专题。加强对学生工程素质能力培养,如生工综合大实验课程开设过程中,根据学科发展动态和课程扩展适时地进行调整,将实验内容调整为与生产相关的5个综合性、设计性仿真实验;在此基础上,依托新建设的“生物工程实验实训中心”,以微生物发酵生产土霉素等抗生素原料药及其GMP制剂加工为主线,学生由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开始,通过实验室小试和中试规模的试生产,直至生产出合格的成品药物制剂,为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完成本专业的发酵工程和生物制药两大体系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工程领域实践的实训能力及创新性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专业一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强调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不仅掌握从事生物工程领域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技能,还具备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生物工程专业在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属于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领域,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研究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专业为学生提供的发展平台及毕业生发展情况

    生物工程专业拥有细胞工程、化工原理、微生物学和工程制图等4个专业基础实验室,1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同时,也已与省内相关大型生产企业合作建立了7个校外教学实验实习基地,实现了本专业本科学生课堂理论和校内外实验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此外本专业学科有微生物学博士点和硕士点、生物工程专业硕士点。

    本专业积极与国内知名的相关生产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签订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定期到校外基地进行实习。通过教学实习、专题讲座、科研训练等多种形式培养专业兴趣。与多家企业有校外合作关系,聘请了多名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