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概览
本专业源于1934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农艺专业,1936年开始招生,首创西北地区高等农科类教育之先河。2001年开设本专业,是我国最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2014年获批教育部植物生产类拔尖人才创新实验区和陕西植物生产类拔尖人才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2020年获批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建设水平在国内农林院校中名列前茅,始终引领西北地区高等农业教育发展。
本专业立足我校农学特色和作物学传统优势,聚焦学科前沿,打造作物学、生物科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协同育人平台;依托优势学科、国家级人才团队和科研项目,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发挥上合组织农业科技交流培训基地等平台优势,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以满足粮食安全、旱区农业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始终践行“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强实践、高素质、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依托作物学学科立足于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人文底蕴和社会责任感,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具备植物科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植物遗传改良、分子育种、植物新产品研发,能够在农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经营管理和技术推广等工作的创新拔尖型高素质人才。
按照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2+2”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前四学期不分专业,按照大类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基础理论学习,修读相应的课程并获得学分,第五学期分流到相应专业,按照专业方向进行培养。标准学制为四年,学习年限为3~6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专业问答
Q1: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农学类专业,是随着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应运而生,为国家生态建设、粮食生产安全以及能源结构调整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该专业研究的对象是重要的资源植物和重要农作物的遗传改良和规模化生产的理论与技术。专业内容以“作物学+生物技术”为主要构成,专业特色是农学背景下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根据国内外农业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当前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研究型人才,通过学习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农作物的遗传育种、高效栽培与产业化、种子科学与工程,使学生掌握农业生物遗传与发育规律、现代育种方法与农业生产技术以及种子生产与种子质量控制技术,培养系统掌握农学和生物学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试验设计、组织管理等能力,能够在植物生产、植物育种及植物生物技术等领域从事科研、管理与开发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Q2: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遗传学、试验设计与分析、农业生态学、植物资源学、植物生产学、植物育种学、植物基因工程、农业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
Q3:学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以学科交叉为鲜明特色的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人文底蕴、社会责任感和“三农”情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因此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合作精神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不仅要掌握较强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基础理论,更要有较强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掌握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基因组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农业生产,特别是植物生产的技能和知识,了解现代农业规划设计、植物生产、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病虫草害防治、植物功能产品研发与商品生产等农业知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吃苦耐劳,具有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Q4:在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①定位不准。传统农学知识和现代生物技术知识不知如何偏重,在学习中也不清楚该偏向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解决方案是要看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如果想读研究生,就需要偏向基础理论学习;如果将来想投身植物生产,就偏向应用技能的学习。②时间安排不合理。由于教学安排不合理,“碎片化”的实践安排,使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做实验。导致学生重书本学习,轻实践教学。应对方法是在大学期间,尽快与导师联系,参加科研活动,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实验室和试验田,以“创新”为主题,强化实践教学。③认知错觉。如果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总沉浸在一个高度同质性的环境中,很难“接触”到不同意见,其信念易被不断自证并加强,将导致积非成是。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广开知识学习途径,兼听、思辨。
Q5: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应有的社会认知有哪些?
作为新兴农林类专业,社会上对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一定误区或担心,担心建立在农学背景下的植物科学与技术,其专业特色与农学专业趋同。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下,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改变,迫切需要既懂得农作物遗传、育种、作栽、耕作等传统农学知识,又掌握分子标记、基因克隆、基因组编辑和分子设计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的科研工作者,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就是培育这类创新型农业人才的特色平台。
Q6:现实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来解决?
围绕“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家发展战略,提质增效、节本降耗,发展集约、高效、绿色的现代农业,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持续丰产的必行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植物科学与技术培养的农业科技人才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解析重要农作物和资源植物的关键性状遗传基础和调控网络,在基因组层面系统改造植物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且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及结构调整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担负着改变传统农业产业,促进农业向工业化转变的重任。同时,对于公众极为关注的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等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具有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农业科技人员,积极向大众宣传、普及科学知识。
Q7: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哪些行业就业?
我院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70%左右的同学选择继续深造,主要报考生命科学和农学等领域的研究生,其中少部分毕业生去国外相关研究领域继续学习深造,主要从事生命科学和农学领域的研究;30%左右的同学在农业、园林、林业、食品、医药等行业从事与植物科学相关的教学与科研、推广与开发、生物产品、药物的开发和应用、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教授寄语
吃穿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农业是这个根本的源头。几千年来,农业都被认为是最苦的行业,农民总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农业总是以土地为载体,顺季节而作。但实际上,农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种子可以离开土壤进行水培、沙培;种子可以不受节气限定进行反季节设施种植,可以摆脱平面限制运用立体种养模式;从种植到收获可以实现全程机械化和智能化;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衍生出的农业的多功能——这些正在颠覆着人们对农业的认识。这就是农业科技的功劳!难道你不想在这大变革中留点什么?
——杨改河,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入选者
校友寄语
离开母校已有二十七年了,今天我所从事的工作和奋斗的事业,正是我儿时的梦想。创业二十余载,中天企业从小变大,业务范围已涵盖肉羊养殖加工、中医药生产、医养结合医院、陇渭堂大健康及餐饮连锁业五大板块。其中,中天羊业(证券代码:430682)股票已于2014年4月11日,在“新三板”挂牌交易并持续入选创新层。在创业过程中,自幼在我心中的农字情结和两鬓白霜的恩师教诲,为我前行的道路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作为西农人,我非常感谢在美好时光中遇到的良师益友,感谢曾经的寒来暑往,感谢西农每每带给我的感动和惊喜。我希望学弟学妹们,从现在起,做一个自律的人,做一个有毅力的人,做一个尊师爱校、恪守校规、体魄强健、蓬勃朝气的人。要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我坚信,有梦想的人,终将会赢得命运的尊重。
——陈耀祥,1991届校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天集团董事长
学生眼中的专业
在农学院里,有这样一个专业,它从分子的角度出发,研究农业中的问题。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生物科学和农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及植物遗传改良、农业信息技术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在这里,可以学习高端仪器设备,接触科研高富帅导师。引物设计、pcr 操作、核酸提取、凝胶电泳实验等常用实验技能都可以学到,这些都是我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如果你喜欢农业,同时对分子实验也感兴趣的,选择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你一定不会遗憾。
——2015级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闫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