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院系专业» 专业介绍

    【农学院】智慧农业专业

    发布日期:2024-06-17   阅读次数:


    专业概览

    当前,信息化的技术和装备正逐渐成为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农业大数据和全产业物联网建设、农作物智能化育种与栽培技术体系研发等已成为适应时代发展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智慧农业专业于2021年招收首批本科生。本专业的开设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以及“新农科”建设的时代需要,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要,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是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引领农科专业提升改造、解决当前农科人才培养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专业致力于服务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三农”情怀,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将信息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现代经营管理知识与农学有机融合,具备解决农业生产实践、农业经营管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能胜任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乡村治理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产业规划、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卓越人才。

    本专业依托作物学、植物保护、信息学和农业工程等具有优良办学基础的学科,这些学科的师资力量雄厚,课程体系完备,实践平台优良。以植物保护学、农作学、作物生产学、数据结构、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智能农业装备大数据管理、深度学习等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学制为四年,学习年限为3~6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智慧农业专业特色

    智慧农业是农业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技术相结合的新兴交叉性学科,是在传统农学专业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智能装备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的新型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农业信息采集、农业数据库系统、农业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作物模拟模型、农业专家系统、智能装备和物联网等技术的技术原理、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初步具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新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手段,提升传统农业的研究、示范、生产、经营和管理方法与手段的能力。要求学生既具备农学专业背景,又具有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智能人工装备技术,具有鲜明的交叉性、兼容性、应用性等特点,是典型的跨学科、跨学院、跨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

    智慧农业专业培养的优势

    教学平台方面.杨凌示范区拥有智慧农业示范园、杨凌智慧农业中心,汇集了国内众多的智慧农业公司,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智慧农业专业将借助这些专业的师资与实践教学平台,开展人才培养。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实现这些学科的交叉融合,并设计适宜智慧农业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今后3-5年内,学校围绕智慧农业专业建设将建立作物表型组学、云教学与高通量运算、机器视觉教学实验平台、PLC控制设计教学实验平台、农业智能机器人、智慧设施农业、农业全产业链运营等本科生实践与教学实验平台;对农作物标本区、曹新庄试验农场、斗口小麦玉米试验站进行智慧农场的建设,建立基于智慧生产的实践教学基地。

    科研平台方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西省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农业信息感知与智能服务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等一批省部级科技创新研究及社会服务平台,科研软硬件条件一流,可以在智慧农业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强大的创新研究平台,对智慧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基础。

    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院依托教育部“111”计划——作物抗病育种与遗传改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施了50多项国外著名专家来院讲学和技术协作项目。先后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德国吉森大学、英国华威大学等签订了学生交流、互换协议。同时,围绕作物抗病与遗传改良、气候变化与作物生产、智慧农业等研究领域,联合创立了中英绿色农业中心,开展了与英国华威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智慧农业方面的合作,并与先正达、登海种业、江苏瑞华农业等国际种子公司以及国内农业公司进行了学术交流及在人才培养上的合作。

    今后,学院将继续利用一带一路机遇,积极拓展国际交流空间,为本科人才的培养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专家,为学生的培养拓展国际交流空间。

    智慧农业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

    智慧农业的发展代表了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高素质创新型智慧农业人才必将在未来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

    第一,从农业发展趋势来看,全球智慧农业已驶入发展快车道。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人工智能必将贯穿农业生产全产业链,从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加工到物流,以智能机器替代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行业发展对具有农学知识背景的信息化、智能化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强劲。

    第二,中国智慧农业发展刚刚起步,备受关注。目前,一些新型科技创新型企业不断投资于农业种植和畜牧业领域,广泛参与智能植物工厂、无人农场和智能化饲养平台建设,更印证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强劲的人才需求。随着农业业态变化和农业生产过程智慧化程度的提高,智慧农业专业人才的需要旺盛且迫切。

    第三,智慧农业领域人才在我国乃至全球农业发展需求前景广阔。我国作物种植业主要由三种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构成。一是大型国有农场,其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程度高的特点,智慧农业人才可以直接通过获取和分析农业大数据、装载人工智能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精准化和智能化作业水平。二是小农户和小规模的合作社为主体的经营者。通过引进第三方智慧农业服务,可降低其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其生产经营效率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城郊型设施农业和植物工厂等种植主体。智慧农业人才将具备运营此类设施的必要能力,同时亦可以通过提供服务,通过技术革新提升经营主体效益。

    第四,提高农业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能力。智慧农业可以有效减少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实现农场无人化操作、应对因突发性灾害导致的劳动力难以投入农业生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和前景。

    综上,从发达国家发展历史和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趋势分析,结合中国农业现状与迫切需求,智慧农业将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人才将在我国乃至全球农业中大显身手。

    智慧农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智慧农业专业致力于服务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三农情怀,掌握扎实数理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将信息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现代经营管理知识与农学有机融合,具备解决农业生产实践、农业经营管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能胜任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乡村治理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产业规划、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卓越人才。

    智慧农业专业的核心课程?

    作物栽培学、农作学、作物育种学、植物保护学、农业物联网、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数据库技术、智能农业装备、农业区块链;

    智慧农业专业毕业生,主要向哪些行业就业?

    农业及农业相关领域,从事现代集约化信息化的农业企事业单位、农业人工智能研发机构、智慧农场、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种子公司、农业研究单位等。

    农学院有哪些知名校友?

    农学院有许多知名校友。有著名小麦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洪璋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研究员,中国农业区划的开拓者沈煜清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研究员,小麦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刘录祥,原农业部副部长路明同志,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获得者、时代先锋王辉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科杰出人才李立会,著名旱地小麦育种家梁增基研究员,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2017年国家杰青获得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沈锡辉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A类“青年英才计划”引进人才乔永利研究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青稞之父尼玛扎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