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体验未来农业的西农画卷
3月5日,我校20余名教学管理干部来到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片区的杨凌智慧农业谷,在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参观体验以新农科建设为引领的智慧农业恢弘画卷和未来农业的西农答卷。
在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数据中心大厅,国家级教学名师、我校设施农业与科学本科专业学科带头人邹志荣教授首先介绍了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随后从政策背景、规划原则、功能定位、总体目标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杨凌智慧农业谷按照“一心(智慧农业服务中心)五园(世界农业之窗、智慧种业园、智慧果蔬园、智慧农业双创园、产村融合园)三区(国际企业家创新社区、综合保税区、智慧农业街区)”规划建设情况。在智慧农业服务中心二楼会客厅沙盘前,总投资110亿元、占地16平方公里的杨凌智慧农业谷大体轮廓已然形成,一幅未来农业的西农样板正在徐徐铺展。
邹志荣教授是我国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创始人、农业农村部西北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主任,由他担任首席科学家和总规划设计师的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总投资4.6亿元、占地面积720亩,是杨凌智慧农业谷的核心板块。这里集成了1000多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技术、新模式,展示了全球领先的新设备、新品种,其中大部分为我校园艺、信息、机电、水建等学院教学团队在新农科专业建设工作中产出的智慧农业新成果。这些新成果通过在智慧农业示范园组装、集成、示范、推广、交流、合作、培训,固化为引领新农科建设的西农方案,已初步成为未来农业技术集成的“最强大脑”,智慧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的“科技样板”,国际农业技术交流合作的“世界之窗”。
走进示范园区一栋栋适合我国北方气候特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标准“新型智能风光薄膜连栋温室”,风机根据作物需求,或自动打开,或自动关闭,智能水肥、风光、雨水回收等系统都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几名技术人员在控制室里认真的观察记录各项数据。大棚里的生菜、小西红柿全部都生长在基质袋里,一个个鲜红的小番茄挂满枝蔓,一朵朵翠绿的生菜正在采收。基质袋里的营养通过管道自动输送,一根根细软管俨然成为了植物生长的“生命通道”。传统农业给人的印象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今以新农科建设为引领,科技感和时代感十足的智慧农业已成为未来农业的亮眼标签。
参观体验结束后,教务处处长陈遇春指出,我校积极落实教育部新农科建设三部曲部署,聚焦学校四大学科使命,已经形成了以智慧农业、智慧林业、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智慧水利和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等5个“智慧+”专业为核心的“智慧农业专业集群”。学校还将持续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统筹专业集群平台课程建设,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组织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实现专业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作为承担学校教学综合改革重大使命的教学管理干部,要经常到三农一线多观察、勤思考、共作为,积极构建“三面向三突出”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实施场站教学功能提升工程,鼓励青年教师驻点锻炼,形成课程、学生、教师三进农业一线实践教育新格局。不断增强人才培养与未来农业发展的契合度,建好“新农科”,造就“新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