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新闻

    深化新时代招生模式改革 助力卓越农林人才标杆建设

    发布日期:2022-04-20   阅读次数: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招生工作是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的起点。

    本科招生工作以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创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标杆建设为目标,以提高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以持续深化招生模式改革为突破,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卓越农林人才选拔和培养的特色鲜明的西农招生模式,为学校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助力学校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着眼全局,在服务学校建设发展上迈进新阶段

    立足招生,服务大局,深化招生模式改革,探索新时代招生工作路径,促进招生、培养、就业等各环节有机衔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探索多元人才选拔路径,助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积极的争取新增,目前学校已具有15种类型的招生资格。既包含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内地班、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少数民族预科班等服务国家战略的指令性招生类型,又具备强基计划、保送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自主选拔与学校发展理念“个性相符”学生的特殊类招生类型,同时具有基地班、卓越班、中外合作办学等基于学校学科特色和优势自主设置的招生类型。多元化的招生类型构成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校服务国家战略、人才选拔、学生成长提供重要保障,为学校履行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入学机会公平社会职责提供重要支撑。

    深化招生培养模式创新,推动专业内涵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一是深化推进专业按类招生。从2014年开始逐步推进大类招生培养改革,目前已有48个专业按18个专业类招生。通过大类招生和培养,适应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同时倒逼学院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促进教学资源配置的优化、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改革。二是深入推动新农科建设。深化招生专业结构性改革,积极新增新兴交叉和引领未来农业发展的专业招生,近三年新增“新农科”招生专业9个;提升农科类专业内涵,稳步扩大涉农类专业招生规模,涉农专业招生规模达到62.3%。三是服务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科学调整计划分配。适度扩大本科招生规模,近两年新增本科招生规模400名;优化招生—培养—就业有机联动,动态调整专业招生规模。

    传承弘扬西农精神,践行强农兴农使命。坚持“考试招生也是育人”的理念,将立德树人的情怀、人才培养的责任贯穿招生工作始终,注重对西农精神、大学文化、一流贡献和优势特色的宣传。在招生考试和宣传服务的开展过程中,注重阐释学校发展理念和新时代发展机遇,突出现代农业的科技魅力,凸显我校优势学科与时俱进的特质,融入具有农科特色“大国三农”情怀教育,吸引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投身农业领域。把“西农精神”与招生宣传结合,广大师生在招生宣传工作中率先垂范、言传身教,让“西农精神”产生更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在中学师生中得到广泛理解和认同,引导青少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抢抓机遇,在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上实现新突破

    深刻理解把握新时代新机遇,立足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特色,围绕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经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逐步建立“强基计划+基地班+卓越班+英才计划”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模式。

    2022年,学校获批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简称“强基计划”),成为全国39所具有强基计划招生资格的高校之一。“强基计划”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在高考中选拔培养未来致力于国家种业科技发展和种源安全的拔尖创新人才。

    2021年1月,学校获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简称“拔尖计划”),“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校内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培养生物科学拔尖人才。

    2021年10月,学校获批“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简称“英才计划”),成为全国39所具有英才计划培养资格的高校之一。面向西安市重点中学选拔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提前培养,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输送后备力量。

    依托各种项目和学校人才培养试点,学校设置强基计划招生、卓越班招生、基地班选拔培养、英才计划培育的招生及培养类型。“强基计划+基地班+卓越班+英才计划”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模式,契合学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定位和强农兴农的学科使命,有利于学校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有利于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效衔接,有利于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对学校深入探索和优化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将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的“西农模式”。

    与时俱进,在生源质量的评价体系上探索新模式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重构生源质量评价理念,破除唯分数论。一是改变招生考试评价。在高校专项等特殊类型招生中对学生高中阶段学业水平、社会实践、获奖情况等方面进行参考评价。强基计划注重考查学生学科潜质和创新能力,校内测试中增加体能测试项目。二是改变新生生源质量评价。不再将录取分数或录取最低位次作为各省生源的单一评价标准,将考生中位数位次、学生分数和位次的分布、报考热门度等指标纳入综合评价。

    加强研究,承担《新发展理念下农林高校本科生源质量评价探究》《农林院校生源质量提升对策研究》等课题研究,探索教育评价改革、高考改革背景下生源质量的评价体系。近年来以学生在校表现大数据为基础,持续对在校学生表现开展分类评估,分析不同招生类型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为招生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持续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生源质量评价机制,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奠定实践基础。

    科学发展,在提升招生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取得新成效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完备的招生组织体系,招生委员会、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招生录取现场工作组权责明确,集体决策,高效协同;招生录取规章制度体系健全,建立了报名、考试、招生、录取、宣传、申诉、内控等全过程完备的招生管理制度体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特殊类型招生,制定详细的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持续优化招录程序,提升宣传服务和考试服务质量。本科招生录取工作多年来平稳顺利,无招生录取事故发生,家长、考生对学校服务满意、高度认可。

    改进招生宣传工作考核机制,坚持目标导向,强化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优化结果使用。通过持续健全、完善和优化招生宣传工作考核体系,推动本科招生宣传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通过调研、数据收集、智能平台建设等方式,对招生宣传的质量和效果开展持续跟踪评估,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

    “十三五”期间学校本科招生各类型生源质量持续稳步提升,为首轮“双一流”建设贡献了力量。下一步,本科招生工作将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主动适应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考试招生改革,为卓越农林人才标杆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